有没有因为“危险…”而吓一跳?这里对人为错误的原因,和设计及维护方面的具体对策进行总结。
· 人为错误的倾向/为什么会发生
· 对策是什么?/弹出效果/霍桑效应
· 人为错误对策/最后
人为错误的对策是什么?
最重要的是发现异常
从概率的角度来看,必然会发生人为错误,且没有共同性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?
人类会犯错误,但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故。
那是因为全部恢复到了正常状态。(骑自行车时倾斜的话,保持平衡即可回到中心位置)
这样思考的话,即使发生异常或偏离正常,最重要的是发现了这一点。
发生事故的时序流程图如下所示。
平常是正常圏,但因某种原因就变成了不稳定圈。虽然不正常,但不会发生事故。
即使在不稳定圈内,若发展到临界状态,就无法返回,事故也就无法避免了。
发展到这一步之前,如果可以的话,当偏离正常圏时马上注意到并回到正常圏,这样就不会发生事故。
发生事故的时机
即使是同一个人,由于环境不同,注意到错误时也会有天壤之别。
关键取决于自己下的功夫,10人都发现不了的情况1个人就能发现。
对策例 弹出效果
比目视确认更切实的就是“弹出效果”。
若错误以弹出的方式看到,任何人都可以发现错误。
具体应用方面,例如,改变背景,让错误、错误的状态更加显眼。
另外,人类为了努力让别人看到自己,都会比平时更好地、更快、更谨慎地工作,这个就称为“霍桑效应”。
飞机行业也应用这一效应,通过来回走动来吸引他人的眼球,从而确保安全。(重点在于适度的他人。如果被上司或前辈盯着,反而会变得紧张,所以请注意。)
霍桑效应是什么?
这个名称来自通用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(伊利诺斯州芝加哥)做的实验。
在电子零件工厂,挑选几名平时在明亮的工厂进行组装工作的工作人员,让其在光线暗的房间工作,原以为生产效率会下降,但反而生产效率提高了。
可以说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受到关注,打算表现得好一些,所以发挥出了物理因素之上的效果。
餐厅的开放式厨房也是有效利用该效应的例子。
霍桑效应的实验结果 (即使光量减少=变暗了,生产速度也没有变慢,反而变快了)
阶段 | 照明光量 | 生产速度 |
第1阶段 | 11.5FC | 111.0 |
第2阶段 | 9.5FC | 113.5 |
第3阶段 | 7.3FC | 112.4 |
第4阶段 | 6.0FC | 114.4 |
第5阶段 | 5.1FC | 113.5 |
第6阶段 | 4.0FC | 115.2 |
第7阶段 | 2.7FC | 117.7 |
第8阶段 | 11FC | 116.1 |
第9阶段 | 11FC | 117.7 |
※FC:Foot-candle照度单位。 1 FC=10.76 lx
另外,为以防万一发生事故,必须确保可以反向探测事故原因,这一点也很重要。
通过安装传感器,或者可以用编号跟踪,或者整理整顿,即可依次按顺序开展工作。
包括等待汇合在内的流程,很容易忘掉工作,所以最好不采用。
等待汇合